聯(lián)系人:李養(yǎng)坤
手 機:13963727872
電 話:13963715833
電 郵:sdzdsc@126.com
Q Q:1586247999
地 址: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開發(fā)區(qū)石雕藝術城
寺院石雕牌坊山門牌坊的動人傳說,菩薩頂坐落在山西省五臺縣臺懷鎮(zhèn)靈鷲峰,為五臺山眾多寺廟之一,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稱文殊院,后稱真容院,又易名菩薩頂。清康熙年間下令重建,由影壁、108級石階、石雕牌坊、天王殿、大雄寶殿、石牌坊、大文殊殿、后殿等構成,按照清朝皇室宮廷營造相關規(guī)定,允許菩薩頂使用黃色琉璃瓦,以此來顯示這座寺廟的崇高地位。清康熙皇帝先后五次朝拜菩薩頂,在此留下了許多詩文墨跡及民間故事。
菩薩頂牌坊包括石雕寺院山門外的靈峰勝境石牌坊牌坊和大文殊殿前的五臺圣境石牌坊.
靈峰勝境石雕牌坊制作建于清康熙年間,為四柱三間七樓十四俄桿龐殿頂結構,寬15米,進深米,頂高13米,立柱置干夾柱石中,牌坊前后左右附加俄桿支撐,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斗拱層疊,飛檐起脊,雕梁畫棟,形式華美,當心間大字板題刻清康熙御書“靈峰勝境”,款署“康熙甲戌仲夏書’。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該坊坊前為108級石階,其下則為菩薩頂影壁和九龍壁。
相傳當年修建這座牌坊時,在菩薩頂腳下的顯通寺里曾發(fā)生過一件蹊蹺的事情:做飯的和尚每天要做50個人的飯,每天三頓飯,吃飯的人數(shù)不變,下鍋的米數(shù)也不變,就是早上這頓飯總是不夠吃的。不是差一點,而是差得很多,每天早飯都是如此,誰也說不出其中的原因來.有一天,做飯的和尚發(fā)現(xiàn)鍋臺上有獸蹄的爪印,他這才恍然大悟:
每天早飯不夠吃,是你們干的呀!,第二天一早,做飯的和尚把飯煮好后,便躲在水缸背面,想看個究竟。不大工夫,只見兩只獅子一前一后走了進來,前面那只獅子扒開鍋蓋就大吃起來,后面的那只獅子四下望了一眼,見平安無事,也跟著吃了起來。事后,做飯的和尚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方丈。翌日,他們將一把菜刀藏在飯鍋里,等做好飯后,兩只獅子又一前一后來到了伙房,這回還是前面的那只獅子先下了口,只聽它慘叫一聲,奪了;另一只獅子見苗頭不好,拔腿就跑。當天下午,方丈和那個做飯的和尚來到建坊工地,發(fā)現(xiàn)右側那只石獅子沒有舌頭了,遂笑著對它說:“原來偷吃飯的獅子就是你呀!”那獅子羞羞答答,點頭認可,當即承認了錯誤。沒過多久,這兩只獅子的老毛病又犯了,依舊偷食不誤!
后來,方丈想了個辦法,在108級石階前面建起了這座九龍壁浮雕,把石獅子的視線給擋住了。從此,這兩只獅子就老實多了,再也沒有下去偷食吃。而那只受過傷的石獅子,至今也沒有長出舌頭來。
本文版權:正點石雕(http://m.pretaportermy.com)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公司網站: http://m.pretaportermy.com , http://www.sdsdpf.com ;